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桃園長庚養生文化村

文 NPO中心馮玲玉/劉佳蕙 照片提供 長庚養生文化村

負責帶我們參觀的翁英程專員,是13年來長庚養生文化村從無到有過程的參與者,或許業務繁重吧,看起來有些疲憊,但講起養生文化村的成立宗旨,則很有力的不斷重申:「王董事長(長庚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)曾經在看過護理之家後,詢問為什麼這些人會失能?得到答案是除了重大意外傷害,大多是營養不夠、活動力不夠,於是他覺得應該往前推─只要提供足夠的營養和活動選擇,就可以減少失能,而開啟養生村的概念。之後又看到一些有足夠營養和活動的老人,卻仍不快樂,於是加上除了養生之外,還要有文化,文化才能帶來快樂,『長庚養生文化村』即由此命名。積極式的養老,就是王董事長想要達到的事。」

長庚養生文化村1

養生文化村是以老人住宅的方式推動,所以住在裡面的老人,身份比較像是房客,而不是受照顧者。現在入住的700位住戶裡面,平均年齡81歲,有六成是軍公教、六成來自台北都會區、四成海外返國,在房屋自有率很高的台灣,大部份的老人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,這些住戶則是自行選擇來這邊過另一種生活。

因此,「自主性」是養生文化村與其他老人照護機構的最大區隔點。在此,沒有人有門禁、也沒有單一套裝式的餐點,住戶可以搭乘幾乎10幾分鐘就一班的接駁車,輕易的抵達市區;用餐可以到外面吃、自己煮(每間房只住一個人或一對夫妻,擁有客廳、衛浴、餐桌、陽台,還有廚房,打掃需自理,只有考慮到長者體力、或有危險性的清潔區域,才由村內固定提供協助)、自行選購村內的餐飲區餐點、咖啡小站等。如果決定今天不回來,只要事先告知工作人員,就不會因在超過12小時未有進出紀錄而被工作人員追找。藥物部分,當然也是自己吃,但村內的健康照顧部門則會追蹤就醫和服藥狀況,若有特殊需協助的長者,也會幫忙輔導。

長庚養生文化村2

村內一年有5000多場活動,也可因住戶提出有興趣的課程而開課,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,如:國劇社,則由老人們自主擔任幹部,並固定有公開表演活動。長庚養生文化村社服課副課長葉嘉嶽說:「所有社團都是老人家們自主選擇成立,我們只提供必要的行政協助。所有的活動也必須絞盡腦汁辦得夠好,否則就不會有人參加,還會被這些入住的長輩嫌棄。」其他如鋼琴課、電腦課等,也依照住戶的需求安排,現在有六成的住(租)戶都會使用平板與家人互動。

長庚養生文化村3

翁英程專員說:「社區連結,也是養生文化村很希望努力的焦點,同時這是貫徹王董事長的理念,不要老人只看到老人,社區要開放。」所以養生文化村的道路雖是由長庚集團自主建成,但建成後即將所有權移給公所,並由公所進行維護管理,也因此除了大樓進出有門禁,所有養生文化村內的道路皆是一般人可自由進出。為了鼓勵附近居民可使用這些空間,也主動蓋了籃球場、兒童遊戲場;夜間也有自行車隊會上山;上個月舊路里辦母親節健走活動,走的也是養生文化村的步道;6月初也將有兩個國小來養生文化村內表演。

長庚養生文化村4

當我們詢問,老人家們的自主性這麼高,若出現事故,是否會擔心家屬責怪?翁英程專員回應這跟平日與家屬的連結度有關。在養生文化村,家屬大多很關切、也時常來了解養生文化村提供的服務,所以「怎麼做,人家看在眼裡」,當意外發生,就可以理解,甚至表達這段時間村內照顧長者的感謝。當然,若住戶已出現無法自理的情形,經由服務團隊嚴謹的評估,已不適合續住者,則會提供後續參考的機構名冊。

對於高齡志工,養生文化村的觀點也很有意思。志工隊除了分成「設備、導覽、關懷及活動」四組之外,葉嘉嶽副課長說:「我們不完全用志願服務法的框架來看待高齡志工,諸如:協助『注意/關懷』左右鄰居的狀況並通報觀察、每日15分鐘協助夾報(一夾就是10年)、值日生鋼琴班的開關教室、教社區小朋友免費學鋼琴等,凡是空餘時間仍願做社區關心,我們認為那就是廣義的志願服務,也會如此鼓勵老人家們參與。」

離開這棟漂亮、乾淨的建築群時,討論的最後一個問題是:養生文化村的理念,是否有較小型或平價的可能?可惜在成本考量下,小型是困難的,階級問題也並非一朝一夕可解決。縱然如此,環顧大廳,走動的長者們大多有一種自在與自信;跑在法律之前就開始推動的養生文化村,仍提供一種尊嚴老年生活的想像與實踐。

▲簡介:長庚養生文化村為全台灣第一個私人成立、經營的老人住宅,提供全村4,000戶不同

坪數住房,於2005年正式營運至今。


▲地址:桃園市龜山區舊路里4鄰長青路2號。
▲電話:03-3197200分機3088